6月17日下午,广电集团党委举行理论中心组学习会,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作《互联网+时代传统广电的融合战略》专题讲座。
胡正荣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政策与制度、新媒介、国际传播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国际传播蓝皮书)2014》《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新媒体前沿2014》、《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等。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取得英国西敏寺大学荣誉博士。
胡正荣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去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意见》。他指出,中央文件要求所有媒体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在哪些方面进行融合?文件明确提出: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目前国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基本上有三种路径,绝大多数是第一种为内容主导型,即固守内容优势,将现成的内容放到APP、微信、微博上,认为这就叫融合,其实路径找错了。第二种是多元支撑型,即拓展其他产业以获得较好收益来支撑传媒主业。有些地方广告收入严重下滑,然后开始多元支撑,搞房地产、展会、卖汽车。第三种为用户导向型,就是面对互联网冲击,开始彻底改变自己的思路,改变自己的做法,重新架构自己的生产流程,彻底拥抱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媒体来说,就要强化用户、开放、分享的互联网思维。
胡正荣教授分析了国内的上海文广、湖南广电等在媒介融合方面做得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他认为,互联网+时代广电应具备这样的新思维: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与服务为导向,进行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一体化融合,然后需要移动化、社交化和视频化。同时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依靠组织架构和机制体制改革,才能成功。因此,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多元产品为基础、多个终端为平台、深度服务为延伸的架构。
胡正荣教授认为,传统广电融合新媒体包括四个体系:一是建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多平台、多渠道分发的技术体系;二是建构以场景、细分和垂直、个性化服务为特征的用户中心体系;三是建构由传统媒体品牌、内容产品细分与聚合、渠道平台化、O2O的打通组成的产品导向体系;四是建构由所有的改革必须要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所有的结构是协同的、资源开放共享,采编要流程化,内部架构是以产品和服务项目来构成,体制内外要打通这5方面组成的体制机制体系。
胡正荣教授认为,传统媒体的管理者需要在媒体融合前想好四个问题。一是决定转型是否成功所需要的资源具备吗?如钱、用户数据、技术等;二是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是否可以保证转型成功?三是优先发展的任务是什么?四是要有坚定的意志。
广电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张松才主持讲座并讲话。他说,胡正荣教授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最前瞻的思考,为我们传递了最前沿的知识,讲座精彩生动,收获很大。思维决定行为,路径决定前景。当前我们集团正在积极推进媒体融合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需要集团广大干部群众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人人支持改革、人人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走稳走快走好。同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倒排时间节点,细化各个改革项目的支方案,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论证,确保集团媒体融合发展有序推进。集团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集团副处级以上干部、下属单位班子成员、各频道频率正科级干部120多人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