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现场深挖幕后 权威发声强化引导 宁波广电集团全力以赴做好抗击寒潮宣传报道


  受北方强冷气团影响,1月21日开始我市多地出现了雨雪天气,24日开始又刮起了大风,出现了零下10多度的最低气温,宁波遭遇了多年来罕见的强寒潮天气。在突发的极端天气面前,宁波广电集团根据市政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委宣传部多次专项工作会议要求,高度重视,及时部署防御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宣传报道工作。集团所属各宣传单位根据各自定位,精心谋划、迅速响应、突出重点,按照《集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做好抗击寒潮的宣传报道。广播电视多路记者跑现场,挖幕后,不仅到一线感受环卫工人、公安交警在严寒中坚守岗位,走进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解读重大决策出台的幕后故事,还携带4G信号摄像机、高清编辑机、小型航拍机等设备,远赴受寒潮影响最明显的四明山区,奉化溪口、余姚大岚、宁海杜鹃山等地山区,连续几天驻守,全程记录战冰雪一线最真实、生动的画面,出色地完成了抵御雨雪冰冻的宣传报道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月24日,集团主要频率、频道、广电网先后推出了“破除冰雪战寒潮”、“抗寒潮、防冰雪”、“抗击雨雪冰冻特别报道”、“防御雨雪冰冻”等多个专栏,播发防御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相关报道共400多篇。特色亮点如下。
    一 、关键时刻发党媒声音
  在突发事件中,党媒必须及时发声,引导舆论。在此次防御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报道中,宁波广电媒体紧密配合市委市政府工作决策,第一时间发声,体现了在重大事件面前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在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张松才,总编辑徐方的统一指挥部署下,集团主要频率频道精心策划,快速反应,从1月18日开始就组织多路记者分别派驻市应急办、交警局、气象台等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全面报道我市气象、交通、城管、电力、医疗、商贸、社区等各方面积极防御寒潮的情况。同时迅速组织骨干记者同步报道市委、市政府应对极端雨雪天气的决策部署及最新灾情动态,全方位跟进报道市领导赴基层检查防寒抗冻和慰问干部群众的工作动态,及时播发了《全市召开应对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会议,卢子跃强调要把防雪抗冻、防灾避灾作为当前最紧迫任务》、《市两办发出紧急通知:切实做好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准备工作》等一批相关报道。1月21日下午16:00,市应对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指挥部、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多媒体新闻中心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变不可能为可能,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同步直播,集团主要频率、频道也都派出骨干记者进行了及时报道,第一时间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
  与此同时,广电记者还及时走进相关决策部门,见证和挖掘一个个决策出台的过程,从全局角度了解党委、政府在突发极端天气下是如何调动全局,保障民生,保证城市平稳运行的。21日,多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通过对贸易、工商、价格等部门的综合采访,播发了报道《宁波菜篮子供应保障没问题》,除了提醒广大市民极端严寒天气即将来临,可以适当储备物资,还详细报道了市政府有关部门如何及时调度物资,满足市场需求,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健康有序的相关举措,让市民放心、安心。
  “高冷”寒潮来袭,宁波多地教育系统发出通知,21日到25日学校停课,避免各项教学、考试安排与寒潮的正面相遇。这一人性化的决定一经发布,赢得各界一致好评。多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除了及时报道这一消息,还第一时间采访了权威部门,挖掘“停课令”背后的酝酿过程,让公众详细了解这一决定是如何出炉的,进而感知教育部门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的提前防范,从容应对。
  在及时报道我市各地、各部门做好防御寒潮和雨雪冰冻工作情况的同时,新闻综合广播还组织特约评论员,针对防御寒潮和雨雪冰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播出了《抗寒潮,“备战”为了“实战”》、《与其说是“抢购”,不如说是“预备”》等一组广播评论,进一步强化了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新闻现场以细节取胜
  在此次防御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系列报道中,广电媒体加大了现场报道的力度,先后派出二十多路记者赶赴新闻一线,采制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现场新闻。这些报道大多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向受众展示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极端天气下上下同心、共度难关的感人画面。如此次寒潮来势汹汹,我市山区道路受到雨雪冰冻灾害影响较大,多地出现通行中断现象。交通广播的记者们不畏严寒,克服困难,深入基层一线采访,采制了一批生动鲜活的报道。其中,记者余勇成顶风冒雪,跟随公路部门工作人员一天一夜,完成了录音报道《四明深处护路人》,用第一现场同期声生动报道了余姚市公路养护应急抢险中心工作人员不惧严寒,排险抢通浒溪线的感人故事。其中有描写抢修工人的片段:“张师傅一边回答,一边把两手凑到嘴边,吹口热气,又搓了搓冻僵的脸,继续忙活起来。”类似的报道还有《杭州湾跨海大桥全力备战强寒潮》、《风雪中的电力抢修队》等,都是通过大量的细节生动描述劳动者们如何在严寒中坚守岗位,无私无畏。这些细节还原了现场,生动了人物,大大增强了报道的贴近性和可听性。
  三、极端天气重人文关怀
  “聚焦热点,关注民生”是宁波广电媒体此次防御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报道的又一重点。19日晚间开始,宁波电视各频道就推出不间断字幕,滚动播出气象台预警和两办紧急通知,提醒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注意防范。20日开始,集团主要频道、频率,广电网分别推出了“破除冰雪战寒潮”、“抗寒潮、防冰雪”、“抗击雨雪冰冻特别报道”、“防御雨雪冰冻特别提示”等各大专栏,不间断播发防御寒潮相关报道和温馨提示,做好预警资讯服务,提醒市民注意防寒保暖和做好出行选择等。与此同时,集团各频率、频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每天持续保持对防御寒潮消息和有关服务资讯的大量同步推送,其中多媒体新闻中心官方微博5天时间共发布相关内容180多条,充分彰显了广电媒体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担社会责任,重人文关怀的职业操守,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此外,广电记者还通过在采访中深入挖掘报道防灾抗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呈现别样的人文关怀,及时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多媒体新闻中心派往四明山区大岚镇驻点的记者报道组,连续数日吃住在山村,跟踪采写的报道《宁波大岚镇党员班干部雪中送餐 暖了老人心》,生动记录了山区党员干部在漫天风雪中跌撞前行,不畏艰险,为山中留守老人送餐服务的全过程。记者实地跟拍,画面生动感人,突出反映了突发寒潮天气下我市基层保障工作的温馨、周到、有效。这篇报道当天在浙江卫视多档《强寒潮来袭》特别报道和《浙江新闻联播》中,以《浙江:爱心涌动  温暖高山群众》为题播出,稿件的高质量和记者的职业精神赢得了省台领导的高度赞扬。相关的报道还有《高山村的党员干部不眠夜》、《大雪封道 医生进山去看病》、《大岚村阿品书记的冰雪日夜》和《海拔914米上的坚守》等,这些稿件都充分展示了雨雪灾情中的人文关怀,蕴含着正能量,通过电视、微博、点看宁波APP、今日头条转发后,获得众多观众和网友的点赞,也让一股股暖流在这个极寒的冬天温暖了更多人的心。
    四、关键时刻显记者本色
  作为一名记者,平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新闻在哪里,我们就在那里。”在这次防御雨雪冰冻的报道中,多媒体新闻中心派往山区采访的三支前线小分队,像三把尖刀,在高山冰雪和刺骨的寒风中逆风前行,他们想方设法到达现场,记录现场,彰显了一个记者真正的职业本色。
  三支队伍大多由80后,90后的年轻记者组成,一连数日,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己有多冷,想得最多的是哪里积雪最厚?哪里正在抢通?大雪封山的村民怎么办?一路上遇到车辆打滑,他们就徒步进山,跌倒不知道多少次;夜深视线不好,雪地深一脚浅一脚,在不断摔跤中有记者手机掉进雪堆,直到第二天才被铲雪队捡回,成为采访途中的一段趣闻。寒冷潮湿的天气里,戴过的手套早已满是冰渣,许久都无法融化,冻僵的双手不再听话,冻红的双脚也早已失去最初的温度,但他们根本顾不上。坚持就是胜利!就这样,海拔700米的余姚大岚、800米的奉化商量岗、900米的宁海望海岗都被他们一一征服在脚下。就这样,他们不畏艰险,整整四天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驻守现场,报道现场,全程直击防御冰雪最前沿,跟踪纪录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抗严寒的感人故事,让记者的职业理想在这个冬天开出了绚丽的花。
  五、提早谋划促外宣多发
  在此次防御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的报道中,集团外宣中心提早谋划,及时对接,把宁波应对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的新闻报道积极推送至央视、省卫视,打好外宣主动仗。仅1月22日一天,多媒体新闻中心就向央视和卫视传送了15条相关稿件。23日央视《新闻联播》的《寒潮“凶猛” 气象预警升级》一稿中,用了宁波宁海电力工人山区除冰抢险,维修线路的画面。央视1套和新闻频道1月23日《朝闻天下》栏目也播出了《浙江:严寒中的坚守——甬台温高速抗冰雪应急预案启动》、《浙江宁波:严寒中的坚守——山区道路结冰  交警设立警示标志》等多条反映宁波工作的稿件。《浙江新闻联播》连日来也多次播出宁波抢险救灾、保障市民正常生活的稿件和画面。截止1月24日,集团外宣中心在央视、浙江卫视等平台共播出防御寒潮、抢修救灾报道40多条次。
    广播外宣方面,新闻综合广播21日共安排了7路记者分赴气象、农业、商贸、交通、民政、教育等部门采访,及时报道全市防御寒潮和雨雪冰冻的最新工作进展。同时,频率还主动加强与央广的联系,精心选题,落实了《宁波菜篮子供应保障没问题》等报道在当天播出,确保央广有宁波的声音。

浙ICP备12005551号-4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