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诠释生死议题 包场分享方兴未艾——“安宁疗护”题材电影《好好说再见》引发全国热烈反响

一部电影如何成为几十万人生命教育的课堂?

由宁波广电集团旗下宁波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的电影《好好说再见》自今年6月20日公映以来,得到了业界专家、观众和机构等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全国公益机构、安宁疗护组织、志愿者组织以及医疗机构,自发地组织包场观影,并围绕“安宁疗护”主题展开映后交流,逐步扩大影片的影响力。

多地机构组织观影《好好说再见》

在今年暑期档整体票房承压的情况下,影片以“包场+映后交流”的方式回归观众体感,深耕内容本真,开创了“提升热度、发酵口碑”的独特营销之路。

机构自发组织观影 推广安宁疗护和人文关怀

6月20日,影片公映第一日,成都的四声生命微光部落、成都市生命关怀协会组织了公益观影《好好说再见》活动,邀请了成都市八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士长叶继玲作为映后分享嘉宾;

6月22日,由武汉表达者联盟发起的观影活动在武汉恒隆广场百美汇影城举行,南京和怡韩府山安宁疗护中心医学顾问、主任医师纪光伟等人参加了映后交流;

6月25日-27日,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主办了16场无障碍观影活动,3000多位残障人士感受光影世界;

上海无障碍公益观影专场

6月28日,《好好说再见》在深圳路演,时值第三届安宁疗护护理骨干实践及新进展研讨班在深圳召开,研讨班组委会组织与会成员包场观影;

7月5日,由宁波市海曙友好医院赞助的小记者观影活动在博纳院线影城宁波K11店举行,200名小记者上了一堂关于生命与告别的特别课程;

小记者专场

7月11日,由东莞市积极心理学协会、熹延年康养社区|康湖护理院、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等主办的公益电影观赏分享活动在东莞市黄江镇举行,安宁疗护主题电影首次在这个镇上播出;

7月1日威海;7月4日重庆、宁波;7月5日北京、石家庄、宁波、天津;7月8日宁波;7月9日宁波;7月10日宁波;7月11日东莞、宁波;7月12日天津;7月13日沈阳、苏州、长沙;7月15日北京;7月16日宁波、南京……这是各地医疗机构、安宁疗护组织或志愿者组织观影《好好说再见》的不完全城市名单,有些地方一日内组织好几场活动。

宁波路演现场

而已纳入计划,即将开展的机构、组织观影活动还有:7月18日,宁波鄞州区卫健局(红十字会)近800人观影及映后交流活动;7月19日,兰州市彩虹有爱儿童之家观影活动、杭州愈见蓝翎生命主题观影活动和山东威海生命主题观影活动;7月26日深圳公益观影活动……全国各地相关机构、志愿者组织自发组织观影《好好说再见》的公益实践,方兴未艾。

专家:启发或重塑中国人生活态度和生命观

自影片公映以来,专家学者围绕影片的“安宁疗护”主题、艺术表达和文化内容等,纷纷刊发正向评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卢余群在《浙江日报》及新媒体“潮新闻”刊发评论《学会好好说再见》,他认为:影片意在推动社会思考,我们是否过度追求“延长生命”,而忽略了“善终”的权利?它启发如何好好告别,如何珍惜当下,映射了我们社会亟需补上的一课——学会正视死亡,为了更好地活着。安宁疗护不是放弃治疗,而是让生命更有尊严。

宁波知名作家天涯发表评论称,“死亡一样可以带着温度,让人无所畏惧,微笑面对,这是我看了烙着明显“宁波印记”的电影《好好说再见》后的真实感受。”

南京和怡韩府山安宁疗护中心医学顾问、主任医师纪光伟在《大众卫生报》及湖南日报新媒体“新湖南”刊发评论,他认为:生命教育是贯穿始终的隐性脉络,影片中的“蛋糕”精妙地承载了多重安宁疗护理念:从“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反对无意义的过度治疗),到与父亲和解(修复重要关系),再到为女儿设计未来蛋糕(实现“遗愿清单”与进行“丧亲照护”铺垫),均借由蛋糕得以具象化传达。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张斌宁则认为,观众对应诺选择去安宁病房的共情理解和惆怅释然,无疑折射了这个时代青年观众之于生命价值的某种深刻共鸣:放手生命并不等于否认生命,而是在另一个高度上直面生命。他还从气质、调性以及清晰的剧作层次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点赞影片。

观众:一部很感人的温情片带来荧幕的集体治愈

《好好说再见》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情,他们纷纷从剧情、演技、叙事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肯定评价。影片在猫眼电影有344个热评,多数观众给了10分最高分。

安宁疗护领域的医护人员又是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

“这是一次情感教育的延伸”,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2024年度“十大公益人物”获得者路桂军表示,“这部影片能引导护理人员感受患者及家庭的情绪层次,更深刻理解‘好好告别’的真正含义。”他指出,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丹丹妈妈”情节就来自他提供的真实案例:女孩丹丹去世后,其母亲请求大家称她为“丹丹妈妈”,以延续母女之间的情感。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程瑜则指出,《好好说再见》通过生活化方式温柔地呈现生死议题,比课堂讲义更具感染力。他建议将影片纳入医学人文课程乃至中小学的生命教育模块,“让年轻人从小懂得如何面对告别,而不是在危机到来时手足无措。”

这个夏天,一部小众的文艺片《好好说再见》,在众多机构和志愿者的托举下,星火正在燎原。

影视公司吴双颖 袁婷婷供稿






浙ICP备12005551号-4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