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大型融媒体直播背后,还藏着黑科技!

 由宁波广电集团联合多家媒体平台推出的《东海野化岱衢族大黄鱼半潜式平台全国首次规模化捕捞》大型融媒体直播于7月4日圆满完成。本次直播通过宁波广电XR演播室、“东海1号”平台、种苗基地、水产市场码头四场景联动,全方位展现“东海1号”的科技赋能与产业价值,覆盖NBTV-1、人民日报APP、美丽浙江视频号、宁聚一端五号等10余个媒体平台,让全国人民目睹这场历史性的捕捞盛况。本次直播,全网总观看量610多万,其中人民日报APP热点页该场直播参与人数突破百万。

由于此次大黄鱼捕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捕捞现场无法搭建外景演播室,又能让屏幕前观众享受沉浸式视觉体验的情况下,宁波广电XR演播室首当其冲,承担起此次直播“外景演播室”的重要任务,最终让新闻主播和节目嘉宾出现在波光粼粼的海边、出现在深邃的海底鱼场中。

通过这次直播,可以看出:利用XR技术的发展,演播室已经从简单的录制场所,演变为融合多种高科技手段的全能战场。

创新高效的场景制作流程

为XR演播室成立的“虚拟舞美设计工作室”,以AI为辅助工具,进行虚拟演播室场景设计,减少与需求方的沟通成本和修改次数,大大提升了制作效率,并以较短的周期完成了场景制作任务。这次直播又是一个“XR+AI”成功的应用案例。

稳健的XR制播技术保障

区别于传统演播室节目制播技术,XR演播技术对制播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自XR演播室建成以来,逐步组成XR制播技术团队,通过多次XR节目录制的磨炼,在播控、导播、专职摄像、灯光的默契配合下,可以迅速进行XR系统的“空间校正”“色彩校正”,确保实现理想的XR系统的跟踪精度和扩展效果。

领先的IP演播室群协同工作模式

在一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内容板块、多个时段和多个主持人,以及8路5G背包外场信号和3路专家连线信号。这样复杂的直播系统需要多个演播室以及总控协同互联,通过统一编排、统一调度来完成整场直播。新闻融媒体IP演播室作为主直播阵地,XR演播室作为嘉宾访谈子演播区,IP演播室群的高扩展低时延和灵活稳定的特性在这场直播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这种协同工作模式,充分体现了“分工协作+技术互通+内容一体化”的综合能力,不仅提升了直播质量与效率,也为融媒体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此次直播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宁波广电较为前瞻性的技术布局,无论是XR演播室还是基于IP的演播室群和总控架构,都是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一步,未来内容制作由此将更丰富、更高效、更智能。

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中心 朱克湘 王征新供稿


浙ICP备12005551号-4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